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三月假期 范文:《校园暴力》

文体:论说文

题目:《校园暴力》

开头

校园暴力在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这些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都是滋事者自己所谓“看不顺眼”的同学。从肉体上的拳打脚踢到语言上的攻击,现在的青少年更懂得利用资讯科技,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让学校里的同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校园暴力是可以解决的。这些青少年误入歧途,必有其中的原因。只要找出其中棘手的原因,对症下药,必能将问题迎刃而解。

具体内容(一):探讨原因

首先,大多校园暴力事件都源自于青少年不成熟的心智。青少年仍在成长阶段,所有的人生经历颇少。与同学产生口角或纠纷时,他们时常会意气用事,一时忘了冷静,三四而后行,结果开始动粗,酿成了校园暴力事件。他们的心智不成熟,不懂得使用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道理,又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例如,受到挑衅时,他们只在乎发泄当下的怒气,因此动粗,却不懂得如何动脑筋,在双赢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根本。

再来,这些青少年或许缺乏父母的关爱,产生了不健全的心理,才会使用暴力对待同学。这些青少年可能在家里从小就被打到大,自然而然地有样学样,在学校里看见让他愤愤不平或“不顺眼”的事,就认为暴力能够解决问题。他们因为在一个缺乏爱的环境里长大,因此不懂得如何爱人爱己,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的过错。

此外,青少年容易受到影响,容易在朋友的怂恿下做出傻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围绕在青少年身边的尽是损友或心智一样不成熟的同学,成群结党的事必然发生。当青少年看见自己的朋友受了委屈,自然地想为朋友打抱不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讲义气”,青少年很可能就会因为损友的一句话而误入歧途,参与暴力事件。只懂得人云亦云,没有自己主见的青少年往往最容易成为暴力事件中的施暴者。

具体内容(二):探讨后果

如果暴力事件不被慎重看待,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将会成为暴力事件的受害者他们的心灵不但会受到创伤,也可能变本加厉,让这些受害者最后也成为了施暴者。他们很可能会为了讨回个公道,或掩饰自己的弱点,而采取报复行为,转向比自己弱小的同学施暴。

第二,如果小小年纪就学会向他人施暴,长大后的青少年不将成为社会上的罪犯吗?社会的治安将会受到威胁,大家的日子都会陷入危险当中。

具体内容(三):提出建议

这种后果是可以避免的,但必须斩草除根,采取适当的措施,遏(è)止(zhǐ)校园暴力行为。

首先,师长可以多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把重点放在培养成熟的心智。现代的师长大多都只在乎青少年在学业上的成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吃亏,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需要被忽略。只要青少年的心智得到良好的照料、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就不会因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因此,除了学业上的发展,师长也应该多花些时间与青少年沟通、聆听他们的心声、传授处事待人的正确方式、引导他们分辨是非,采取建设性的方法解决眼前的难题。

再来,学校必须正视校园暴力事件,教导青少年如何应付施暴者的挑衅。暴力事件既然因学生之间的纠纷引起,校方或多或少都应该在日常的纪律管理中提醒青少年施暴者所可能面对的后果,并鼓励受害者站出来指正施暴者,绝对不可以默默忍受不公平的待遇或委屈。唯有勇敢地向师长要求支援,才能得到大人的支持,解决被施暴的问题。假设受害者默不吭声,他只是在助长着施暴者的势力,让施暴者变得更猖狂,造成更多的暴力事件。

最后,青少年自己必须清楚知道他们作出的选择所可能 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如果青少年屡劝不听,只管与损友相处、或沉迷暴力的电子游戏等,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不是受到损友的怂恿就是为了模仿游戏或电影中的暴力情节,很容易就会落入施暴者的行列中。父母师长可以在一旁引导、苦口婆心地规劝,但如果青少年自己还是选择执迷不悟,不懂得回头是岸,任何旁人劝导都将于事无补。青少年必须懂得三思而后行,切记考虑及反省自己的选择所可能将带来的后果。若是害人又害己,尽量敬而远之。

结尾:总结 + 重申立场

校园暴力在当今社会是日趋严重的问题,应该被大家重视。重视的当儿,更重要的是各方的正视。如果父母能够给予青少年多一些关怀、师长能够在青少年的学习旅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规劝、青少年自己懂得分辨是非,尽量让心智成熟,做出正确的决定,校园暴力就算不能彻底消失,还是可以将其发生率减到最低,避免恶化的现象。


—————————————————————————————————————

粉红色的句子是:?
绿色的句子都是:?

每个论点(Thesis Statement/Stand/Opinion/Suggestion)以后,都应该有个例子 + 解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